67 北伐归来-《赤色三国》
第(3/3)页
不是孙权的威胁。自夷陵之战以后,吴蜀两国重回谈判桌,恢复了外交。诸葛亮执政以后,立即执行联合孙吴的这个国策,两家重归于好,甚至后来还互相承认了帝位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中原,两位帝王互相承认的现象。
威胁既不来自北边,也不来自东边,那么诸葛亮为何还要说益州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呢?诸葛亮感到不安的那个威胁还能来自哪里呢?只有一个地方了。
来自于内部。
原本益州人在益州当官,荆襄人在荆州当官,井水不犯河水,然而刘备却被孙权偷了屁股,荆襄人无家可归,只能跑到益州来抢益州人的官来当。夷陵之战后,国力衰微,能镇得住众人的刘备又撒手人寰……
蜀汉立国,基础不牢;夷陵兵败,地动山摇。
元从系、本土系、荆襄系三个派系之间,有矛盾有冲突,有彼此打压,有政治斗争。尤其益州本土派系,对于这些外来者垄断了官职可谓是极其不满……
也因此,后来蜀汉亡国之时,这些益州本土士子上蹿下跳,鼓吹投降,妥妥的一批行走的五十万。
彭应之沉声总结道:“三国之中,蜀汉是个贫弱小国。更兼内部斗争剧烈,政权十分不稳定。为了团结三个集团,平稳政权,诸葛亮只有一个选择。”
李定接过话茬:“只有不停地对外战争,才能暂时放下内部的争斗,将一切力量团结起来……这是以攻代守。”
彭应之叹了口气,眼里是对于蜀汉政权浓浓的悲哀:“其实从官面的仪式上看,曹魏才是继承了大汉的神器……诸葛亮若是坚持强调自己是正统,那曹魏就是叛逆,叛逆不得不伐,否则无法向天下交代。”
“诸葛亮若是不强调自己是正统,那凭借着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,没有强敌作为外部威胁,早就四分五裂了。”
李定明白了。难以弥合的内部矛盾,这就是诸葛亮明知北伐多半劳师无功,却还不得不头铁地一遍一遍向北撞的原因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