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八章:春耕-《人在大唐,开局无双》
第(3/3)页
但要是当做了耐以生存的生计……
不是有句话嘛,永远不要把兴趣爱好当工作,除非你是非常的热爱。
李元吉渐渐的也学会了一些,后面两推王运没管,自己顺顺当当的做完了。
唯一让王运差点笑死的是李元吉不知道怎么停,也不知道刚才其他人耕地的时候他在干嘛。
直到李建成喊了一句你骑马时候怎么停,李元吉拉动绳子,喊了一声“吁”,才停了下来。
李渊倒是没有生气,乐呵呵的模样,文武众臣的什么兄友弟恭,兄弟和睦的夸赞让他很开心。
李元吉回来后咧开嘴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,随后站在了一旁。
接下来都是包括三品及以上的文武重臣一个个的上阵,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。
都是一帮子熟手,不太熟练的这段时间也临阵磨枪过,所以并没有问题。
地耕完了接下来长安城外就没有什么事了,直接扫尾撤人。
等夜间的时候,会有人过来把这地重新耕一边,然后施肥等时节到了种上,只耕不种那自然没有粮食。
等秋收的时候,这两块地的产量就是皇帝和朝廷的面子啊,所以自然是非常的重视。
而回了长安并不意味着一切就结束了,接下来还要祭祖,祭祖完毕之后就是举宴,以示歌舞升平。
据说这次本来李渊还提议要大赦天下的,但是朝廷重臣不太同意,李渊想想也就作罢了。
乱世还没有结束,各级官衙监狱囚牢里都是一些穷凶极恶之徒和反贼们,放出去了可都是祸害啊!
这个太庙、宗庙和祖庙其实就是一个东西。
只不过皇帝的叫做太庙,士大夫的叫做宗庙等等。
而在太庙这上面,其实也是有制度的。
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,殷商时称为重屋,周称为明堂,秦汉时开始才被称为太庙。
而且周礼规定,天子立七庙,诸侯立五庙,大夫立三庙,士立一庙,庶人无庙。
而一庙供一人,简而言之就是天子能够为从六世祖开始七人立庙。
不过这个也太不固定,还有一种其他的供奉方法,是周法。
古人讲究近亲远疏,说的是四世而穷,五世而迁,所以超过四亲之外就不在七庙中祭祀。
也不是说完全不祭,而是不能成为主供。
比如说周天子,始祖庙里供奉的是太祖后稷,也就是姬弃,周朝始祖。
二祧庙里左庙供奉文王,右庙供奉武王,这三者始祖是是不变动的。
二祧是选大功绩者,一般也不会变动,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。
而左庙还供奉着高祖和祖父,也就是爷爷的爷爷和爷爷,右庙里供奉着曾祖和父亲,也就是太爷和父亲。
但是唐朝的太庙制度与这个不同,而是继承北朝的五庙制,简而言之就是一始祖,四世亲。
而李渊武德元年五月,把他的四位先人奉入太庙,分别是世祖元皇帝李昞、太祖景皇帝李虎、曾祖李天锡、高祖李熙四亲。
不过始祖的庙号封了,但没有定下人,一直到高宗定下了李耳,也就是老子。
所以说是五庙,实则是四亲庙,这个制度一直到贞观九年李渊死后才有了变动。
臣子们觉得太掉价,五庙和诸侯们有什么区别?
所以李世民就增加了两庙,把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和李渊奉入了太庙。
从此由五庙变为了七庙,后面的就不说了,太复杂,为了政治需要一代代增减。
从七庙到九庙,从四室到六室、七室,乃至九室、十一室、十二室。
而李世民驾崩后,以他的功绩李治肯定是要把他老爹奉入太庙的,但是就这么多位置,进一个就得出一个。
所以就把对于李治来说是七世祖,已经出了六世祖的弘农府君李重耳给迁了出来。
而太庙这方面的祭祀仪程非常多,大大小小的近百种,但是总体划分为三个等级,分别是大祀、中祀和群祀。
大祀就是最高等,皇帝亲自祭拜。
中祀一部分是皇帝亲自祭祀,大部分派官员祭祀。
群祀就是官员代替皇帝去祭祀。
这次就是大祀,李渊亲领,文武百官一起祭拜,规模虽算不上大的,但是等级很高。
说起这个,就得提一下配享太庙了。
这玩意儿虽然很虚,但却是最高荣誉,把排位放进太庙,跟随李氏祖宗去地下追随,承受香火。
但是文武大臣为之疯狂,因为你进入太庙就能够受后世历代皇帝的祭拜跪拜。
汉朝人为封侯疯狂也有这个原因,因为只要封列侯自动进入太庙,封侯仪式就有入庙这一项。
不改朝换代香火就绵延不绝啊,而古人对香火的执念再不用说。
dengbi.net dmxsw.com qqxsw.com yifan.net
shuyue.net epzw.net qqwxw.com xsguan.com
xs007.com zhuike.net readw.com 23zw.cc
第(3/3)页